湖北中力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

鄂ICP备16011232号-1  咨询热线:18162539696/18086003842

资讯详情

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盖板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

浏览量:

  活性粉末混凝土(ReactivePowderConcrete,简称RPC)具有轻质、高强、高韧、耐腐蚀等突出优点,很多研究报道将其列为“第四代”高性能水泥混凝土。

  RPC是在充分发挥水泥、细集料和增强纤维作用的基础上,最大限度地消除结构内部微缺陷达到最大密实度,在水泥和矿物掺和料的水化作用下,大量生成硅酸二钙(C2S)、硅酸三钙(C3S)等物相,从而使RPC在细观上形成有序的空间网络分散体系,进而获得强度和韧性接近于金属铝的水泥基复合材料。

  自上世纪90年代,法国人提出RPC后,受到了广泛关注,相关的研究在不断深入,至今已有越来越多的RPC实体工程范例,在超高层结构、高耸结构、地下结构、交通工程、海洋工程、军事工程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。

  在我国,尽管RPC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,但从引进到工程应用进程较快,目前已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广泛使用,如RPC盖板,rpc电缆槽盖板。然而,配制RPC,需要用到具有较强活性的超细硅灰、粉煤灰等矿物掺和料和大量的纤维增强剂(如钢纤维、聚合物纤维等),从而使得RPC的制造成本和市场价格高昂,因此难以被大宗工业与民用建筑行业所普遍接受,而受RPC的卓越技术性能所吸引,国内始终未停止过RPC的研究,大量研究侧重于RPC组材的替代、成本的降低及其配方的不断优化。

 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更多廉价的RPC组材不断被发现,在不久的将来,RPC必将会成为大宗工民建领域主流的混凝土材料。

  以典型RPC配方为研究对象,参考RPC国家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制备工艺拌制RPC,以3d抗压强度为关键指标深入研究了投料顺序、养护制度、RPC拌和物流动性等工艺因素对RPC抗压强度的影响。由此为深入研究RPC制备技术及其强度形成机理提供直接试验依据和参考。